这样一个在皇上身边无时无处不出现的皇弟是很危险的,是该引起皇上警觉的。但是,偏偏,皇上喜欢这个皇弟,皇上不允许这个皇弟离开自己太远。
福王不是没有读过史书,这千年的历史中,多少代的沉浮和兵戈相见,都是因为在争一个皇权。他福王再小心,也不能保准就不被皇兄给防着,不被皇兄给拘着。其实,退出朝堂才该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虽然福王偶尔会有这样的觉悟,但更多的时候,则麻痹着自己不去考量这些潜在的危险和命定的历史规律。他更喜欢年轻人般的玩耍,年轻人般地创设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被皇兄提防,亦或是被自己的察觉心所时时地教导、惊吓。
年轻,就有一点好处,那就是生活还很漫长,这过程中的体验已经足足惊心动魄啦,还提什么改变啊。福王在麻醉自己的时候,不时在小情趣小爱好上找到了新的热情投注地,甚而,福王还给自己娶了个胡姬。
这一点还真的惊动了朝堂,也有奏章被报到皇上那里,说什么,福王骄纵放任,奢靡不思进取,甚至将我大周敌对国的卖笑女娶来为小妾,实在是有失大周风范。
福王当时听说了,也是很焦虑,生怕这成了个导火索,让当今皇上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来将自己发配边陲。
不想,皇上看了奏折,当庭大笑,说好一个牛气冲天的福王,竟然敢把以辣妹子著称的胡姬娶来为妾,这也是对身子骨的一大考验啊。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发现皇上的态度远不是自己呈送奏折时所预期的效果,大家伙儿不禁很是失望。
大臣们当时心里都在嘀咕着,那皇上不仅不以福王娶妾为忤,反而,一付大加赞赏的态度,要是这样下去,闹不好这朝廷上就会有人马上效仿,来纷纷娶妾自胡地,实现了真正地杂糅混血,这可不得了,这不是要坏了我大周江山吗?!这不是正应了胡人想要和汉人融合的阴谋诡计吗?!
福王当时也是看出来了,这大臣们越是起急,就越卖力地在早朝上申诉福王罪过的理由,而这么群亲和力的,反而让皇上起了逆反心理,越发地支持福王纳胡姬为妾的男子汉壮举。甚至,不怕坏事的皇上还当朝调皮地问福王,那个什么,是否夜夜郎啊十三郎,问得福王张口结舌。
这一场闹剧以那些告状的大臣们的失败而告终,这一次不仅福王赢得了男子汉的名声,还真的带动了一批纳胡女为妾的风潮,最最让福王没有想到的是,福王竟然通过这次纳妾给皇上建立了一个印象,那就是这个弟弟花天酒地,不问正事,是个纯粹的风流浪子、纨绔坯子,根本不是治理江山的料,更没有那份野心。
自此,福王的小日子就越过越红火,越过越顺溜啦。这里面啊,有一半是福王无心栽柳柳成荫的原因所带来的结果,还有一半,那就是福王如履薄冰的一贯的小心谨慎和自律。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