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立言面前,杜立鼎提到了石墨烯,这不是他一时信口开河,而是他真的准备拿出来的科技成果。
石墨烯是什么?对于二十年后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就算是对科技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也往往会在各种宣传和广告之中,听说过石墨烯的名字,至少知道这东西可以用来制作电池。但是有趣的时候,虽然这个东西的名声在十年之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2002年这个时候,它是否真的存在都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这个在二十年后似乎应用极为广泛的东西,其实是2004年才真正步入人类的视野的。而它真正可以量化制取,更是09年以后的事情。只不过因为它的意义确实很大,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来风暴,甚至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这种东西的研究本来只是物理学范畴的东西。物理学家们想要验证自然界是否真的存在单层结构的碳元素,因此在不停的做着实验。诚如杜立鼎所说的,人们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做出来了这种东西,验证了这个猜想的正确性。
而石墨烯自从真正被发现那天起,就属于商业了:这种东西虽然原本是科学家们做实验用的,但是它出现之后,人们很快就发现,石墨烯的力学,电学,光学特性全都令人惊叹的强大。它可以在很多领域都发挥出极为了不起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改变材料学的现有格局。
于是乎,石墨烯自从出现之后,在材料学领域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09年,石墨烯的化学制取法被人类研究出来之后,它在材料学之中的地位更是独领风骚。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材料学领域在那段时间主要做的就是几项工作: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石墨烯,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光伏,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如何用石墨烯制造光伏——研究光伏的人多是因为它赚钱,研究石墨烯的人多,是因为它在材料学领域是革命性的发现,直接引领了一个时代。
用石墨烯造电池,造光伏,造各种各样的产品,在石墨烯出现之后,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而用它刷论文的更是数不胜数,用它炒概念的也有一大堆股票。虽然这东西的量产化始终都没有解决之道,也没有什么实际产品,但是却一直有人坚信,它的未来不可限量。
而让人觉得颇为有趣的是,这样了不起的石墨烯,第一次被发现的过程却不是什么多年苦心研究,先进的仪器和科技工作产生的结晶。它第一次被人发现的过程,就是如同杜立鼎所说的这样具有戏剧性。
自从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打磨法制取超薄的石墨就一直是主流。每年都有人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打磨石墨,研究更好的打磨机器,以求能够制取石墨烯。可是04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在一次制取的时候,突发奇想想到了胶带上沾下来的石墨也许更薄,可以制作出来单层石墨烯。
他进行了一下尝试,结果就是十五分钟过去之后,单层结构的石墨烯第一次出现在了人类面前。而随着一系列的验证实验完成之后,他也知道自己捡到了宝贝。
而这个奇异的发现来得太过突然,甚至出现之后很久都没人敢信。加上安德烈·海姆曾经因为‘悬浮青蛙’的实验,得过搞笑诺贝尔奖,名声稍微有些另类。因此他把自己的论文拿去发表的时候,甚至被《自然》杂志认为他说的是梦话,直接给他退稿了。
而这些事情也成了石墨烯的传奇经历。
这样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议:自然科学发展到了现在的阶段,绝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是需要极为精密的实验和大量的仪器才能够完成的。那种科学发展早期阶段,靠着一个人,一个突发奇想就解决的科学问题,似乎已经不能够对科学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了。科学家们越来越专精一门,越来越需要合作才能共赢,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可这件事情跳出来正常规律。
像是这样靠着突发奇想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在现代更多的时候已经是民科的专利——然而安德烈·海姆就是用这种方式,解决了问题。
一个胶带,十五分钟时间,解决了困扰人类二十五年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科学界竟然还会发生,科学竟然还是可以靠着最简单的才智来解决,也只能说科学真是有着让人沉迷的魅力。
靠着极小的投入,却有着极为了不起的发现,这正是石墨烯的特点。对于杜立鼎来说,不得不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想要在材料学方面做出来一些事情,引起国家的重视,那么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合适?
正如杜立鼎所说的,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课题,而且还是一个很容易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的课题,这个东西如果被中国人制造出来,绝对是会让国家很有面子的。而且它还可能会让中国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的时间大大提前。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