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来时是1976年,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
当地习惯算虚岁,应梅从去年开始就总念叨陆弘远,无非是说他都25岁了还打光棍、见天不着家还不给她找个儿媳妇陪她、让她没有孙抱……每次通电话都会满怀期待地打探他有没有喜欢的人,回家探亲时村里的适龄姑娘几乎都被她在耳边念个遍。
他当时没心情想这些,满脑子都是怎么把那个艰巨的任务提前完成。接着那大半年他基本没怎么休息,没日没夜地和战友们做战略部署,给家里打电话也减少到一个月一次。在最终行动前,纵然比上一次占尽先机,他也不敢托大。那毕竟是一群亡命之徒。
行动开始前的一点点时间,他特地向上级申请回了一次家。
母亲虽然也还是爱唠叨他的婚事,但她倒不会对他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数,不过小昭说今年她已经有在父亲身上用这招的苗头。他又想就算结婚了他也可能不会让母亲满意的,娶老婆可不是打算把她放家里伺候长辈的,他的想法当然是要随军。至于孩子,要是她,她应该也会很喜欢的吧,她总是可以跟孩子相处得很好。
要是她……
他及时遏住更多想法,生死未定前途未卜,暂时不该多想。
如同抽烟的人对待最后一根烟,他享受着决战前的宁静气氛。甚至希望这种时刻可以无限延长。
虽然当中又有压抑。
然后他又遇到了她。
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她好像整个人气质都变了不少。他刚回来时就见过她一次,她又在偷看那个年轻男人,就像她以前经常做的那样。但他觉得好的一点是,她又变得能跑能跳了,气色很好,颐指气使地在那叫弟弟帮她一起抬东西,不准他悄悄放低手不出力,活脱脱一副被娇惯坏的大小姐样。
她也许真的很不适合干农活,第一次注意到她时,她以为没有人能看到,好像不小心被什么弄伤了手,立马像个孩子一样哭丧着脸,还流了眼泪,撒气一样猛踩着地上的秸秆,踩了很久,好像非要把每一个边缘都踩扁为止才满意,还专注到过了很久都忘了擦干净那张小花脸……
他知道她力气不大,哪怕只提一小桶水都好像谁在让她推火车一样。不过她看起来那么小,没力也正常。再说她弟弟也实在是太小了点,帮不上什么忙。
那时的他就在想,她应该有个哥哥帮她才对……又或者,他不就可以帮她吗……
后来他虽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帮她,但可能有点太晚了。在战场时机就是生命,慢了一秒可能就是天与地的差别。
上个月行动前回来,在他家门口遇到的那一次,不知是不是错觉,他觉得她好像认得他。她的神情中对他有熟悉感。他对她熟悉的原因自是不用说,但她呢?
应梅同学这次也早早就催老伴陆建军到大路边去接他们的大儿子。虽然她面上老说这个儿子爱让她操心,但她心底里还是很疼他的。
陆弘远这次伤得不轻不重,一只手一只脚都暂时不能用,但又不至于卧床坐轮椅,所以送他回家的人只安排了两个,一个负责开车,另一个是同部队的方渝。
“哎,听说没,陆家那个参军的大儿子今天回来了,人解放军战士开着车送到家门口呢。”一个大妈说。
“该不是又受伤了吧,这不是都解放好多年了吗,和平年代怎么老能整受伤的?真是怪事儿!”另一个大妈。
“解放军的事就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了,这当兵呀,是就是光荣,但也太危险啦。”
“可不是,我儿子以前不也整天说自己要当兵去,以为那是好玩的?要我说,咱们还是踏踏实实,种种地,养活自己老婆孩子就得了——你说是不是呀?”
正好路过被问住的黎雅清:……
也只好微笑着点了下头。突然要她接腔,让她说什么好?那两个人嗓门大,四周又开阔,黎雅清倒是把她们的对话听得很清楚,但她是要去找语文老师还书的,也无意加入这场八卦。
她点完头继续走她的路,太阳很晒,她家里草帽不够,都被家里人拿去用了,她不喜欢曝晒也没办法,只能尽量加快脚步。过了一个拐角,她看到一辆军绿色的车停在前面。这年头汽车可不常见,但她一不是没见过,二是习惯了不关她事的看见了也可以当做没看见,于是也没多看。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