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听的戏故事太多,长大以后我也喜欢京戏。不过要虚荣的多,我喜欢它的扮相,喜欢它的唱词,喜欢那一板一眼一本正经的虚幻——它先认认真真的端起来了,认真的你都不好意思再去揭穿所谓马不过是一根马鞭而伸手不见五指的三岔口永远都是大白天。古装京剧有一种华丽而认真的荒诞,一张舞台,就是天下。若执意要看穿这繁华,不过是一场深不可测的寂静。
想起这么多,都是因为这部片子。之前我拒绝看任何它的宣传,是因为我对陈若歌没有信心,但对赵泽有信心,因此,我不看宣传,只进影院。
看了一下影片,大家都说前三分之一最好,我也觉得好。青年梅兰芳挺拔俊秀,又温润谦和的像个大学生,穿一件月白袍子,素淡纤弱,文艺一点说,简直像一株水仙。扮上戏更好,眉目如画眼波流转,环佩叮咚一步三摇,好看之极。且难得配戏的十三燕甚至费二爷也都打了全副的精神,戏足架势足气派足,对起来真是“步步都在点上”,一段下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几乎要疑心下一个镜头就要跳出哥哥的脸。
然而他是梅兰芳。
是那个温和淡然,时时带着羞赧微笑的少年。是那个认认真真说“台上我是个女人,台下我却是个男人”的男人。幼时的读物上常有梅先生的故事,我读他幼时条件并不好,被先生斥说:死鱼眼没神采,他便日日追逐鸽群苦练不休。我读他为了抵抗日本人打伤寒针蓄须明志。是这样辛苦踏实的一个人,应该始终都无法被这繁华迷过眼睛,他不是程蝶衣,他看的到那寂静,所以他落寞。
所以十年后,进镜头的是埋头喝汤的黎明,喝汤声音太大被呵斥,他便笑一笑,小心一点继续喝。
没见几个影评表扬李明,顶多为他开脱了下说他戏不容易出彩。而我对这部片子的所有眼泪几乎都给了中年的梅兰芳。一再想起来的也是他。他的戏很长,又闷。他最常见的表情,是一个欲言又止的笑。温和的,耐受的。中年的梅兰芳太累。他要为了那么多人的期许和快乐活着。更累的,是他明知道却也无法反抗。温和如他,想让所有人开心,只要他能做到。他的内心,恐怕一直都是那个爱戏,想唱戏,偶不如意就想躲在角落的普通少年。可是偏不得,众人眼里他是艺术之神伶人之王,梅兰芳。
中年梅兰芳仍是只穿白西装与灰色长袍,看过去只觉得光忽然静了一下。这里赞下李明,想来想去竟也只有他,能把白西装穿出这么温和的质感。就我来说,他扮的已是极好,有梅先生的温润谦和,还有他的悲悯宽大和君子气。梅兰竹菊,民间称四君子。梅先生是当的上如此称许的。《梅兰芳》里的梅先生也当的上。这样看的话,其实李明和陈若歌都是成功的。
整部片子有种温和平淡的气质。尤其后半部分,无论配色节奏,都渐渐的缓了下来,像一块玉石。最爱的一场戏,是梅与孟的清唱。身段唱腔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已是极好极配,更何况日光清丽,草长莺飞,一对璧人,实在赏心悦目。最动人的一场戏,是孟走了以后,梅如往常一样默默喝汤,眼泪就那么一颗一颗的落下来。而这,大概已经是他能表达委屈的最大限度。
至于别的配角,陈小红倒是中规中矩的,只是我之前读福芝芳故事一直以为她是那种宽厚练达的主妇,没想到要这么精干泼辣。。孙小雷也是个新一代的戏骨,整个片子里反而是他最“痴”。不过我始终对他无甚好感,觉得有一点点过。
说来说去,其实我也一直在拿《梅兰芳》和《霸王别姬》对比。而如果说《霸王别姬》是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梅兰芳》更像一幅水墨的寒梅图。清淡,致远。大鸟出来以后对我说,严歌苓曾说,程蝶衣是由人到精灵的过程,而梅先生,是由精灵到人的过程。
深以为然。”
这篇影片,就是张清教授所写,而且,他本来是不准备写影评的,但是,看得很多人,对于这部电影的不公,却是让张清教授决定写一篇影评。
少年梅兰芳的扮演者萧云是让人意外的,这个之前很多人都只是觉得眼熟,却从来没有想过他能够将一部戏演的如此传神,以致于瞬间就被人记住了。
李明终于脱去了他的偶像外衣,很多人再看这部电影,恐怕说的不再是李明的帅,而是那种温文尔雅,这种巨大的转变,恐怕会成为李明演艺事业的转折点。
陈若歌同样是成功的,他强有力的对别人展开了回击,我还未老,我依旧可以拍摄出来让所有的人吃惊出神的电影来。
伴随着张清教授最后写完影评后的又一次表扬,紧随其后,大部分影评人也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于电影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
李明几乎在看完影评后,就给赵泽打了电话,表示了感谢,有着张清教授的表扬,甚至接下来在其它奖项中,李明最起码占很大的优势了。
赵泽只是鼓舞了一翻,便挂断了电话,同时将目光望向了面前的萧云,今日今日的萧云依旧是哪种洒脱的性子。
“泽子,我要恭喜你啊,当爹了,哈哈,要不让孩子认我做干爹?”
萧云望着赵泽大笑着说道。(风雨小说网 www.44pq.com。。)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