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时候,皇帝私自微服出宫可是一件大事,清流们收到消息之后必然是要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德庆皇帝其实也怕清流们在他耳边絮絮叨叨,所以这次微服出宫可谓是格外低调,明面上只带着赵俊臣与近侍太监张德二人,暗地里也仅有几名锦衣卫远远缀在后面护驾。
等到赵俊臣与张德二人皆是换上了一身寻常民间装扮之后——德庆皇帝为赵俊臣所准备的服饰乃是民间富裕家庭公子哥的常见装扮,风格颇有些纨绔之气,而张德则是一身仆从装扮,看上去很是低调——三人就悄悄从紫禁城侧门离开,那里已经提前备好了一架马车,但并没有准备马夫,驾车的任务依然是交给了张德。
很显然,德庆皇帝这次的微服私访乃是务求低调,不希望更多人知晓消息。
当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进入马车车厢之后,随着张德驾驭着马车缓缓驱动,赵俊臣明知故问道:“陛下,咱们今天要去哪里微服私访?”
德庆皇帝看了赵俊臣一眼,目光很是温和,笑道:“朕这次的微服私访只是临时起意,还尚未打定主意要去何处,咱们君臣二人就边走边看吧!”
见德庆皇帝对于他这次微服私访的目标秘而不宣,赵俊臣心中微微一愣,但很快就心中恍然。
毕竟,在德庆皇帝的印象中,赵俊臣对于他寻仙访道的事情,可谓是态度鲜明的秉持抗拒态度,一直认为德庆皇帝不应该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耗费过多精力,所以德庆皇帝这个时候大概是觉得自己若是提前透露目标的话,赵俊臣必然是要反对劝谏,所以就刻意瞒着赵俊臣,想到等到他们抵达“同济庙”之后再揭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赵俊臣也是一副毫不起疑的模样,点头道:“既如此,咱们就在京城境内随意的逛逛看看,听说帽子胡同那边新开了一家古董行,里面颇有一些名家真迹,咱们就去那里如何?”
德庆皇帝假意思索片刻,然后摇头道:“不论是帽子胡同还是古董行,来往之人大多是非富即贵,咱们君臣二人若是去了那里,说不定就要被人认出身份,到时候清流们恐怕是不会放过朕的,还是算了吧......再说了,朕这次微服私访也是想要体察民情,看一看民间百姓的生活状态,还是前往寻常百姓们平日里的所聚之处好了。”
赵俊臣连忙赞道:“陛下圣明,这种时候依然记挂着百姓生计,当真是千古未有之明君!相较之下,臣的想法就太过于肤浅了,让臣既是敬佩、也是羞愧。”
顿了顿后,赵俊臣目光一转,再次建议道:“既如此,咱们就去东大街逛一逛如何?那里有很多小商贩,也有许多百姓汇聚......最重要的是,京城境内规模最大的几家粮行皆是设在那里,这吃饭二字乃是百姓们平日里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正好是亲自打探一下民间近期的粮价变化!而且今天朝会结束得早,咱们去了那里也可以填一填肚子!”
德庆皇帝显然是不想去东大街,但他刚才已经说了漂亮话,这个时候自然是不好反驳,再考虑到时间尚早,也就点头同意了赵俊臣的提议,依然是笑容不变,道:“俊臣的想法有道理,咱们君臣二人就去东大街逛逛吧!对了,既然是微服私访,你就不能称呼朕为陛下了,就以伯父相称好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说法,赵俊臣也是笑着答应,然后就向车厢外的张德通知了一声。
就这样,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皆是装傻充愣,看似寻常的几句问答对话之间,竟是一句实话也没有。
接下来,前往东大街的这一路上,不仅是赵俊臣刻意迎合,德庆皇帝也是特意挑着好听话在说,君臣二人相处和睦、气氛融洽,堪称表率。
只不过,德庆皇帝总是有意无意的向赵俊臣打探关于“南海三圣”的种种细节,譬如说这位神仙的言行风格、相貌特点等等,显然是为了随后与“同济庙”暗中供奉的那尊神像相互验证,而赵俊臣依旧是一副毫无察觉的模样,只当作是君臣二人之间的闲谈,向德庆皇帝详细介绍了一番。
很快的,马车缓缓停下,已是抵达了京城东大街。
赵俊臣率先跳下马车,然后又与张德一同搀扶着德庆皇帝也下了马车,接着君臣二人就在东大街上随意闲逛起来。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粮价不可抑制的逐步上涨,百业逐渐凋零、民生也是逐渐凋敝,东大街作为京城之中最为热闹的商贸街区,看似依然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相较于前几年已是明显冷清了许多,而且绝大多数人忙碌之间皆是面带忧色。
对于这些情况,德庆皇帝并没有迅速察觉,反而是饶有兴致的与赵俊臣闲逛,期间还品尝了几道民间小吃,但德庆皇帝也只是吃着新鲜罢了,这些民间小吃并不似宫中饮食一般制作精细,所以德庆皇帝只是稍尝几口就停下了。
赵俊臣把德庆皇帝引来东大街,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让德庆皇帝更为重视朝廷的粮荒隐忧——有些事情只依靠赵俊臣一个人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要争取到德庆皇帝更为强力的支持。
所以,当君臣二人坐在一处小摊上品尝豆浆豆包之际,赵俊臣等到摆摊老汉稍有空闲之际,突然开口问道:“老丈,我看你这里生意不错,想必每天都能落下不少银子吧?”
另一边,德庆皇帝也是点头,道:“若是每天都有这般多客人,至少也是衣食无忧了,看来民间百姓近年来在朝廷治理下还是生活不错的。”
说话间,德庆皇帝的表情略显得色。
谁曾想,那摆摊老汉听到询问之后,却是面现疾苦之态,苦笑摇头道:“两位客官说笑了,如今这世道每天能吃上两顿饱饭都算不错了,哪里还能落下什么银子,又何谈是生活不错。”
德庆皇帝不由一愣,问道:“你这边生意这么好,竟也会生活不易?”
摆摊老汉再次摇头,道:“客官你看我这边生意好,那是因为这个摊子摆在京城里最热闹的东大街,这里人群密集,生意总不会差,但如今粮价高涨,百姓们每天只是为了早晚两餐就已是竭尽全力,手里自然是没有闲钱,这摊子若是摆在别的地方,生意可就要相差不少......
但东大街的摊位很抢手,老朽能在这里摆摊,也是走了门路的,每个月仅是租金、税银、还有维持门路的花费,就耗去了七成以上的盈余,又还能剩下几个钱?
更何况,百姓以食为天,这粮价一高,所有物价也就跟着高涨,老朽磨豆浆、做豆包的成本也就更高,但百姓手里没有闲钱,老朽也不敢把售价增高太多,生怕会吓跑新老顾客,这样一来利润也就低了许多......
唉,能过一日就算是一日吧,人要知足啊,老朽相较而言还算是不错,至少还可以勉强填饱肚子......如今不过是开春不久,按理说百姓们手里还有存粮,但听说河南、山东那边,有几处地方的百姓已经准备要**了!”
这摆摊老汉久住京城,每天皆是迎来送往,称得上是见多识广,如今也表现出了颇为不俗的见解与口才,把民间百姓的困境讲得明明白白,让德庆皇帝很快就沉下脸,只觉得面上无光,转头狠狠瞪了赵俊臣一眼,就好似这一切都是赵俊臣的错。
赵俊臣负责监管户部、**天下钱粮,这个时候自然是难逃责任,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知道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耗费了多少心血,但也确实是没有更多办法了。
另一边,赵俊臣假意没有注意到德庆皇帝的瞪视,只是叹息道:“从前时候,京城百姓较为富裕,就与江浙湖广等地的百姓一样,皆是每日三餐......相较而言,每天两餐乃是陕甘那边较为贫瘠的地方才会有的习俗!若是如今就连京城百姓都已是减为每天两餐了,其余地方只怕是还要更为艰难。”
摆摊老汉也跟着叹息,道:“还是粮价太高,而且不知道还要涨到什么时候,京城百姓确实要比其余地方好活一些,老朽若是咬一咬牙,这每天三餐倒是还能勉强维持,但谁也不知道粮价何时涨到头啊,手里就那么一点闲钱,如何敢乱花?自然是能省则省、有备无患......唉,前些日子陛下寿辰、万国来朝,京城里也热闹了好一段时间,官府说如今有圣君在位、乃是盛世,但这个盛世若是能与咱们寻常老百姓有关系就好了!”
赵俊臣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摆摊老汉竟是这般大胆,突然扯上了朝廷与皇帝,不由是心中一惊。
另一边,德庆皇帝则是再也按耐不住,冷哼一声就起身转头离开了。
赵俊臣丢下一钱银子,也不等摆摊老汉找钱,就匆匆跟在了德庆皇帝身后。
离开摊子稍远之后,德庆皇帝走到人群稀疏的地方,突然转身向赵俊臣斥骂道:“赵俊臣!你干什么吃的!你领着朕来这里打探民生与粮价,朕原本只当是你想要炫耀政绩,必然是粮价稳定、百姓安生,没想到竟是听到了无数怨气!......民间的粮价当真已是高涨到百姓无法承受了?”
见德庆皇帝终于是问了正事,赵俊臣也就忽略掉了前面的无理训斥,垂头道:“您训斥的是,臣无能!但臣也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陛下,民间粮价高涨,缘于朝廷存粮不足,朝廷存粮不足则是缘于湖广、江浙等地不愿意种粮食了,而北方各省则是近年来天灾频频、屡次欠收,所以臣去年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推动农务改革之事......只可惜,因为阻力太大,臣的各项提议最终只有一半获准,而且执行之际还受到了各衙门的阳奉阴违,这些事情臣也是屡次上呈奏疏向您讲过的......”
德庆皇帝再次冷哼一声,质问道:“你是怨朕没有给你撑腰吗?这一切都要怪朕喽?”
赵俊臣的脑袋垂着更低,也隐藏了自己的表情变化,道:“臣不敢!”
“你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