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之际,羌人无比活跃。
犬戎、义渠等多个重要民族,都与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有人推测,犬戎就是羌人之中的游牧民。
而在今日,羌人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但在这河西之地,羌人却依然兴盛无比。
保守估计,河西的羌人部族的人口,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仅仅是在这合黎山附近,就越有十余个羌人部落,人口约在两三万之间。
这些被汉室称为‘西羌’的古老民族,迄今依然与数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羌人部族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刀耕火耨,被发衣皮,或以牧羊维生,或以耕作为主。
愚昧和顽固,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假如汉室想要彻底控制和经营好合黎山乃至于居延、河西之地。
那么,羌人的问题,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汉室,决不能重蹈匈奴人的覆辙,让羌人成为河西的定时炸弹和麻烦。
汉室需要在河西之地,建立稳固统治。
羌人的臣服或者配合,就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用诗书礼乐,还是用铁和血。
羌人都应该出山,接受文明的熏陶!不然藏在深山之中,神出鬼没,而且行事随性妄为的羌人,就可能成为汉室在河西统治的最大威胁。
此番,剧孟来此,也身负着探索寻求汉羌共存或者说汉羌一体的未来的使命的。
当然,无论如何,都是以诸夏为主。
羌人,应该主动融入诸夏。
若是计划顺利,百十年后,羌人如同氐羌一样,化为诸夏,这就是万世之功!
但他也知道,此事极难!
羌人要是好对付,匈奴人早成功了!
以剧孟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年,老上单于在位时,甚至亲自前往羌人的部族,招抚和奖赏羌人的贵族。
结果……
这个部族就老实了三年,就旧病复发,继续出山抢掠和攻击匈奴的部族。
老上单于勃然大怒,命令匈奴右贤王率军严惩羌人。
屠灭了十余个部族,杀死了上万人。
但,也就震慑了一年,让河西太平了一年而已。
事实证明,羌人是软硬不吃的。
从那以后,匈奴人对于羌人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
匈奴人遇到羌人,必定痛下杀手。
羌人如同惊弓之鸟,只能选择隐匿于群山之间,借助地利,躲避匈奴人的围剿。
其后更与小月氏人搅合到一起,成为了匈奴在河西统治的最大麻烦。
“要解决羌人桀骜不驯的问题,还是得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化羌为夏……”剧孟想起了离京时,天子给自己的指示,在心中已有计较。
羌人诸部之中,愿意配合的,自然可以为他们选择一块好地方,教授他们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方法、种子,授予他们土地和宅子。
而不愿意配合的……
运河工程和工商界,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呢!
………………………………
一个时辰后,剧孟抵达了合黎山脚下的汉军营垒。
说是营垒,其实已经是一座小型的要塞了。
这座要塞依山而建,虽然简陋,但却也是有模有样,城墙高达三丈,以坚石筑成,城墙之上,设有数十个箭楼,还摆放着数具床子弩。
考虑到汉军得到合黎山控制权,不过一年,就已经能在此建设出一座这样的营垒,这确实很了不起!
剧孟望着此城,点了点头。
此番他先期来此,首要目标,就是先在合黎山周围建立一个稳固的控制区。
有了这样一座营垒,就有了一个立足点。
“北地郡合黎山校尉陈武,见过将军!”
对于援军的到来,陈武和驻守于此的合黎山守军,非常高兴。
他们受命天子,驻防于此,孤单和寂寞,充斥了他们的身心。
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座汉家边塞,还在数百里之外的大河之侧。
如今,一下子迎来如此多的手足同袍,自是人人欣喜不已。
更重要的是——援军的到来,说明了朝堂已经决定对河西下手了。
他们甘愿远离家乡和故土,不远千里来此,为国守土,等的就是今天。
陈武更是兴奋的脸色涨红。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作为一个寒门子弟,出身并不好的他清楚,这一战,足以决定他和他的家族的未来!
……………………………………
数千里外,迎着塞外的风沙。
陈须的大军行进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之上。
在经过了数日的行军后,此刻,陈须的军队已经抵达了后世的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
这里是一片之前诸夏军队所从未踏足的富饶之地。
水草丰盛,草木繁荣。
陈须将大军驻屯在一座无名的山谷之侧,等待着斥候回来报告侦查的情报。
在一天前,陈须的军队派出的斥候,在此地与一支胡人部族遭遇,一箭未发,这个小部族就投降了。
通过此部,陈须得知,此地本属于匈奴右贤王的秋季牧场。
自匈奴北撤后,为林胡所占有。
林胡人的势力很强大,足足有数万部众,其部在一个月前,向东撤退,如今也不知道撤去了哪里?
但这些人供出的另一个情报让陈须和他的军官们血脉偾张,兴奋不已。
这就是——此地曾经生活的部族,是农耕和游牧相混合的部族。
换句话说,这里的人,既会种地,也能放牧!
这可太好了!
种植园里的雇佣工,可就缺这样能够熟练伺候庄稼的能手!
必须拯救这些在化外蛮荒不毛之地,茹毛饮血,不识王化的夷狄,将他们引入中国王道的正确道路!
至于那个所谓的林胡?
嗯,正好作为大军在此行动的资粮!
此番出征,陈须没有携带太多军粮。
他只带了大约一个月左右的干粮和草料,这是为了能够更快速的追踪敌人,也是他早就打算好了,从敌人那里抢夺粮草的战略。
作为一个优秀种植园主,陈须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浪费!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