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李严如坐针毡。他很想问问魏霸是怎么回事,可是此时此刻,他根本不能这么做。
他有一种被人暗算的感觉。魏霸的手段,他一直非常清楚,也非常警惕。他知道他们能联合起来只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一旦把诸葛亮整倒,他们肯定会反目相向。可是现在诸葛亮还没倒,魏霸怎么就对他下手了?
李严觉得头皮一阵阵的发麻,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刘禅也有些意外,不过他不紧张,反倒好奇,连声催促魏霸赶紧说。
魏霸开始朗读这份由杨戏死了好多脑细胞才写成的奏疏,弹劾大将军李严。杨戏写得很典雅,引经据典,词义古奥,有些典故他也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不得不说,如果魏霸不是事先拿到稿子,他连读都未必能读得下来,只有经过杨戏详细解释之后,他才能搞清楚那些字眼的意思,和暗含的用意。
这是一篇好文章,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成都。
(
不过,此时此刻的朝堂上,却没有人注意文章的好坏,大家都在揣摩魏霸这么做的用意。
听了一会儿,大家渐渐的明白过来了。没错,这是弹劾李严不假,但是目标却不是李严,而是诸葛亮,是拿并州之战说事儿,只不过拿大将军李严来做靶子。
魏霸说,李严任大将军以来,军功赏罚既不及时。又不公平,有孚众望,宜降诏谴责,并予以惩诫。
魏霸从诸葛亮的关中之战说起。诸葛亮欲出兵陇右,结果让曹植率兵突入关中,造成重大损失,战事旷日持久。其后,诸葛亮虽然击毙曹植,又攻取了陇右,但是用兵时间大大超出计划。付出的代价也成倍的增加。战时。大将军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任由关中军团包围冀县,在没有加以解决的情况下,出兵南阳。战后。又没有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奖惩。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姜维。他在六盘山丧失两万精锐。孤身而逃,造成重大损失,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其次。关中军团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未经大将军府允许,擅自出兵攻击洛阳。从出兵到最后撤离并州,前后接近八个月,大将军对关中军团的战事不闻不问,既没有阻止,也没有进行配合,没有起到大将军府应有的责任。败走并州之后,又拖了大半年,才进行议功,而且议功的结果也让人非常不解:再次战败的姜维不仅没有受到征罚,反而升任镇北将军。
与此相反,荆州之战大获成功,孙权称臣,质子入朝,相关人员却迟迟没有得到封赏。主使杜琼、副使李丰、费祎三人,除李丰授南郡太守外,其余两人都没有得到应有嘉奖,至于出征的将士,更是迟迟没有得到赏赐。与并州之战相比,大将军府举措失当,令人失望。
魏霸吧啦吧啦的读了半天,其实意思只有一个,对关中军团的相关人员赏罚不妥,应该予以重议,以正视听。大将军李严当然是第一责任人,可是当时参与议功的人都有责任,李严不过是一个代表而已。
李严听了一半就明白了,心花怒放。当初他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诸葛亮的方案——诸葛亮要扛下所有的责任,自免丞相,那当然是好事,可是让廖立继续丞相,这却是李严不愿意看到的。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挑起魏霸、孟达等人的不满,要他们跳出来反对。
现在,魏霸果然跳出来了,虽然玩得比较惊险,连他都被吓了一跳,可这个场面正是他期望的。如果不是魏霸的奏疏太长,他恨不得当时就跳出来请罪。
魏霸话音一落,李严就出列,拜倒在地。
“陛下,臣有罪,镇南将军所奏臣之罪状,皆是实情。请陛下予以严惩,并着能臣重议并州及荆州战事,赏优罚劣,以儆效尤。”
刘禅手足无措,求助的目光看向了诸葛亮。他再笨,也能听出其中的意思。这哪是弹劾李严,这分明是另有所指啊,矛头直指诸葛亮啊。
诸葛亮早就明白过来了,只是他现在体力有些不支,腰都坐不直了。朝堂之上,要注意威仪,臀部可以落在脚上,腰却必须的挺直。换在以前,他也许不在乎,可是现在他的身体太弱了,这些天他一直躺着,今天是硬撑着来参加朝会的,能走到这里已经不易,没想到魏霸这一份奏疏就读了小半个时辰,他的腿和腰都已经失去了知觉,如果不是靠意志力撑着,他早躺下了。
比起身体上的负担,他更为魏霸的指责着恼。并州之战的最大责任人当然是姜维,可是他已经把责任扛下了,宁愿自免丞相,就算姜维的责任再大,这件事也能挡得过去。更何况他为了能保住姜维,还忽略了魏延的责任,甚至让魏延做右车骑将军,自己做左车骑将军,这样的妥协还不够?魏霸还要穷追不舍?
政治上哪有这么较真的,政治就是妥协,不肯妥协,什么都按制度来,那只能是故事,不可能是事实。这样的事,魏霸以前也做过,如果真的论战功,魏风能做荡寇将军?
可是这样的话,他无法出口,魏霸要求按相关律条重议并州军功,这完全合乎规矩。这时候扯出魏风的事,就和耍无赖一样,落了下乘。
“镇南将军所说,不能说没有道理,臣也请陛下重新评议并州、荆州战功。”诸葛亮决定不与魏霸纠缠,他现在没这体力和魏霸在这里说这些。魏霸明显不怀好意,他的袖子里还藏着一本奏疏呢,他是要把自己耗死啊。
诸葛亮明智的同意重议,刘禅当然没话说,立刻指令李严、诸葛亮组织相关人员,重议战功。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