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之所以能称之为战略,就在于它所攻击的目标,可能会给国家战略造成影响。这里说的可能,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即使轰炸同一种目标,造成的后果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说针对平民目标的轰炸,战争初期德国和英国都尝试了这种战术,但事实证明这并不能让敌方的底层民众屈服,反而在政府舆论的推动下,把对死亡和毁灭的恐惧转化成了国家凝聚力,以及对那些恐怖制造者的刻骨仇恨。
徐峻认为这种战术也不适宜于在苏联境内使用,任何针对苏联平民的轰炸,都等于是在变相帮助莫斯科做宣传,让普通民众变的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钢铁慈父的身边。
历史上美国对东京发起了燃烧弹攻势,几乎烧掉四分之一个东京市区,美军故意避开了皇宫和政府机构,目的就是想要让这些当权者亲眼目睹恐怖的毁灭力量。但是地狱般的景象根本吓不倒政客和军阀,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民众的声音根本就微弱的可怜,反而导致了全国上下民族主义情绪再次高涨,民间团体开始自发的捕杀那些跳伞的美军轰炸机组成员。
历史上真正让日本人屈服的不是对平民的屠杀,而是对日本国本可能倾覆的恐惧,如果当年美军继续坚持要推翻日本的天皇制,那么两亿玉碎可就不再是糊弄平民的口号,更可能会变成尸山血海造就的事实。
德军的战略轰炸目标名单里,第一个划掉的就是居民区,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列宁格勒,摧毁城市内部建筑物的工作,将交给陆军和附属航空兵部队来执行。
而苏联的工业生产体系,从原料开采到冶炼加工,从交通运输到能源系统,所有那些直接或者间接转化成真实战斗力的工矿企业,都将是德国战略轰炸机群的狩猎目标。
所以情报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再次摆在了帝国元首的面前,他需要这些战略目标的详细资料。如果你连目标是什么、在哪里都不清楚,那还谈什么战略轰炸行动。
德国的情报收集工作此前一直是国防军的短板,对这一点徐峻已经相当的了解,不能都把责任推到德国情报员的能力上面,当然他们中间有些人确实也蠢到了一定的境界,但是考虑到他们现实中的对手,无论是FBI还是MI6,GRU还是KGB,这些机构随便哪一个都比德国保安总局要更加专业。
英国军情局就不用提了,手端德国小手枪,神勇无敌占士邦,别以为电影里全是编的,事实其实比电影还要夸张。德国派往英国的间谍,很少有撑过三个星期的,除了基础训练上有问题,最主要的是英国有一堆不成文的风俗习惯,不在当地住上个十年八年,你压根就不可能了解,结果德国间谍往往在这些被英国人视为常识的问题上漏洞百出,平白给对方增添了一堆笑料。
苏联那边的问题其实也一样,苏维埃建立二十多年,国家内部很多风俗习惯和沙俄时代完全不同了。光是一个相互之间的称呼方式,就分成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相互平级之间有资历差异的,没有资历差异的,本部门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等等,这套在外人眼里根本分辨不出差异的规则,而在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却分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所以要是换成一个对此一知半解的德国间谍,或许两三句问候就可能会露出马脚来。
而苏联国内清洗再次扩大之后,整个社会上下都瞪大了眼睛,似乎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时刻准备发现身边隐藏的叛徒和外国间谍。在这种环境下,以往训练的那种德国情报员根本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
如今德国官方派遣到苏联的情报官员,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缘故,身份根本就是半公开的。相对来说苏联间谍的生存条件要好得多,他们往往持有第三国的公民身份,让德国保安总局短时间内很难加以甄别。
帝国情报局也就是“奥丁之眼”针对苏联这种特殊环境,拿出的应对方案实在不多,首先是尽可能雇佣俄罗斯裔的间谍,最好还在俄国境内生活过一段时间的那种。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