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目的就是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战争这样一次巨大的经济刺激。这种刺激在研究秦国经济的时候,韩国人自己就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的契机。
对北方,对月氏的战争让秦国建立了自己的军工企业和一系列的相关民用后勤企业。虽然秦国是直接出兵作战的,但作战区域在本土以外的区域,一开始秦军处于防守一方,但很快秦军就处于进攻一方。这点暂时不用理睬。
但战争采用政府订购的方式之后,企业的发展速度的确加快了。因为战争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调集自己资源的一种行为,这种战争刺激可以大大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现在,韩国没有能力发动战争,虽然韩国积极的参与对外作战,获利也较为丰厚,但本土经济没有这种战争巨大的经济刺激。特别是这种战争需求拉动。让韩国的经济总是在一种平稳的环境中前进。这种平稳的经济是没有大波浪的,现在机会就在张良眼前。张良自然要把握住。
而且韩国女王韩淑也表示。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秦国的战争需求是很明显的,秦国的战争可以让秦国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寡人也希望,一次战争能够把韩国发展起来,现在机会来了。寡人需要这次机会来帮助韩国。”韩淑在电报中的态度也是如此,韩国需要这次机会。所以,张良就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不管是秦国也好,赵国也好,总之,韩国要把这次机会把握住。
随后召开的四国紧急磋商会议,就开始着手解决燕国问题,一开始会议进行的很顺利。毕竟四方都私下里接触过,这种接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主要条款。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放到明面上进行讨论。
秦国和赵国主要是在军事上提供直接援助,这种援助主要是借兵和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这两项,所有代表方都没有异议,因为目前最合适出兵的只有赵国,能够提供武器生产的只有秦国,秦国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生产国。
秦国提出的方案进行了一致通过,赵国暂时出兵三万人帮助燕国稳住当前的局面,燕国给出的底线是可以放弃自己的首都,按照赵国名将李牧的推算,就算赵军及时出兵,但人数实在是太少,根本就无法防守住燕都,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建立一条防御线能够防御住对手,而且出兵的方向也不能从赵国方向出,从赵国出兵的话可以很好的把齐军拦腰截断,但这种外交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赵国和齐国全面开战,这样一来赵国就会卷入燕国和齐国的战争。
考虑到这种后果,赵国以借兵条款为由出兵,同时,对着三万人采取了一种自愿,而非国家意志的态度,也就是说,这种出兵是民间形成的,国家并没有鼓励,这就可以避免了外加你上的巨大风波。
秦国方面要履行的义务就是,要提供给这三万人武器装备,并且帮助燕国太子军完成军事训练,帮助其投入战场,然后两军共同携手发动一次反攻。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