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2787.第2787章 ************ 创业之城

2021-08-28 作者: 瑞根

在陆为民看来,应对策略就是产业创新和结构升级,也只能是产业创新和结构升级。

前世中他就很不认同四万亿的拉动战略,大量资金投向所谓基础设施建设,其结果就是拉动诸如钢铁/水泥/铝材这一类本来产能就已经严重过剩的产业继续扩张,甚至很多投向了房地产项目,这进一步催热了本来已经该降温的房地产业,一大把项目广泛撒网,遍地开花,甚至演变成了突击花钱的笑话,在国外看来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这样盲目冲动缺乏深思熟虑的科学规划的乱花纳税人的钱,其效率和带来的浪费可想而知。

有这么一大笔钱,如果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精准定向的投向高新产业,提升研发能力,或者有针对性的启动一些涉及到民生保障方面的改革,其产生的效果远比那样胡吃海塞的乱花强得多,只可惜当时上上下下似乎都被那一场风暴给吓住了,忙不迭地祭出了所谓的杀手锏,其实反过头来好好想一想,其实中国经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短时间的承压,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速增长也没有那么可怕,而借此机会把产业结构调整过来,重新寻找新的产业契机,那才是明智之举。

陆为民的感觉还是国人的浮躁心态作祟,包括自己在内,像在宋州的一些表现,也都难脱浮躁心态,一味求大求快,政绩观的需求扭曲,这在各级党委政府里边都有很明显的迹象。

这种心态在顺风顺水期间也许还看不出多少端倪来,但是在遭遇逆风时,就会显得更加突出,为了达到短期目的,往往不顾更长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路欸民觉得自己现在的做法和路径是正确的,从近,加大力度构建三大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高铁/海洋能源设备/特种船舶三大产业,这三大产业本身蓝岛就有一定基础,进一步提升这三大产业的优势地位,确保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可以确保蓝岛在制造业上优势地位;从远,加大力度投入扶持高新技术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形成一个在全国领先的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创业者选择蓝岛作为创业基地,无论是信息软件和工业设计业,还是文化传媒产业,亦或是电子商务等扩展应用产业,只要能够把这些最具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一批人吸引到蓝岛,就算是成功了。

无论是他们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只要形成了这样一个氛围,形成了一个传统,那么这种创造创意创新就会源源不断而来,而这恰恰是蓝岛市委市政府最希望达到的目的。

陆为民知道一段时间内蓝岛这种的动作是要付出巨大投入的,投资偌大一个政府新大楼还不够用,还要另外搭上两栋大楼的使用权,每年的水/电/气/暖/网五通费用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另外现在市里还在为这些创业者们提供免费一定数量的免费公寓,连陆为民都觉得,蓝岛做的这一切在当下绝对是最优厚的了,如果换了是像宋州这样的内陆地区普通城市,也就罢了,而放在蓝岛这样的沿海计划单列市,1.5线级别的城市,能够提供这样优厚的创业条件,陆为民相信绝对是有足够诚意了。

但这也是必须的,蓝岛与京沪深这类一线城市相比,一些要素上的吸引力还是有相当差距的,现在蓝岛能占先机的就是先走了一步,而且提供了足够优厚的条件,蓝岛就是要凭借这一步先机,保持持续的先发优势,力争要让这一步走出去,逐步缩小与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距离,让蓝岛日后也能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走入一线城市之列。

现在的一些迹象表明蓝岛的动作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持续涌入的创业者和新创企业,已经带动起了整个蓝岛的一股创业风潮,也使得蓝岛成为当下各大高校心目中的最受欢迎的就业选择地之一,俨然仅次于京沪深,甚至被誉为了“创业第一城”。

陆为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下去,蓝岛的创业之城这个名号会越来越响亮,也必然会给蓝岛带来无尽的回报。

*************************************************************************************************************************************************************************************************************

“华民创投?”陆为民有些讶然的看着自己对面的杜玉琦,“怎么突然想要转向去搞风投了?在慈善基金那边干得不顺心?”

“不是,你误会了。”杜玉琦搅动着咖啡勺,面容恬静,“我在慈善基金那边干得很顺手,也很顺心,几个项目都运作得很顺利,也和其他一些包括国外的公益组织慈善基金形成了比较默契的合作关系,在甘陇/西海/黔省等地都有项目,做得很好,对了,我还在甘陇拜会了你的那位搭档,他是甘陇省委组织部长,嗯,他也好像和你一样,十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委了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