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2374.第2374章 花枝俏 基于现实的选择

2021-08-28 作者: 瑞根

“是啊,看你们是远地方来的吧?来我们这里干啥?”对襟褂男子接过烟,点燃,深吸了一口气,吐出烟雾。

“嘿嘿,我们是地区电视台的,想要拍摄一部反映我们丰州地区的农村风貌的纪录片,所以要到处看一看,取取景,听说泊头这边古镇夜景很有名,所以我们就趁着晚上过来看一看。”连陆为民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急智,这撒谎简直就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理由信手拈来,不由你不信。

“哦?怎么没见你们有那个机器呢?”另外两个年龄稍小一点的壮年男子兴奋起来了,伸长脖子往车里看,大概是要看陆为民他们车上有没有摄影机。

“呵呵,我们是来打前站的,没带机器,先来看看,确定一下取景地,还得要筛选一下。”何明坤反应也很快,立即接上话,“听说你们这个河码头很有些历史了,有多少年了?”

“嗨,年轻人,我告诉你,这河码头历史可就长了,真要追溯,得要追溯到唐朝了,那时候唐朝大将李光弼在在这里追剿农民起义军,屯兵于此,要转运粮秣,全靠这座码头,……”

走到最后的那个山羊胡子老头摇着蒲扇,一听得何明坤问及这个,立即来了兴趣,“当初袁晁盘踞山区,李大将军奉命征讨,但是袁晁利用山区地利,用小股军队频频袭击李大将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得李大将军征讨屡屡受挫,后来李大将军采用谋士之策,利用沣河之水输送粮食到泊头,而袁晁小股部队不善水战,几次袭击都被李大将军剿杀,最终袁晁才被李大将军彻底剿灭。”

陆为民他们几个都没想到这里随便拨拉一个老人出来,都能给你讲出一大段历史故事来,而且是有理有据,绘声绘色,让他耳朵都能听支楞起来。

“哦,大爷,这李大将军岂不是将这泊头当成了他的福地,没有泊头作为后勤补给基地,他的征讨肯定没有这么顺利吧?”陆为民含笑问道。

“那是,在我们镇后边还有好几个嘉庆爷和道光爷时候的粮囤呢,就从这码头沿着河边向后走,原来这种粮囤不少,后来民国时候毁了大部分,****时期又毁了一些,现在就只剩下几个了,但是也还是能看得见呢。”山羊胡子说得眉飞色舞,“那夕阳晚照下来,粮囤子矗立在那里,很有点古战场的味道呢。”

陆为民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山羊胡子,觉得这老人怕不是一般居民那么简单,多少也是有些文化的文化人,“大爷,您对咱们这边的历史文化倒是挺了解熟悉啊。”

“崔大爷是咱们镇里的老教师了,退休了,现在没事儿就搞研究,在报纸上还发表过文章呐。”旁边那对襟褂壮汉洋洋得意的道。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山羊胡子乐得胡子一瞧一瞧,眼睛也眯缝起来,“我这人没啥爱好,没事儿就爱琢磨一下咱们这边的老东西,咱们泊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远的两晋,北方移民一步一步南迁,我们泊头其实就是一个中转站,咱们这里北边也是山区,适宜掩护,避免北方胡人袭击,而南边也是山区,但是却又垭口通道便于南下,中部这一片就是肥沃的良田,兼有水利和运输之便,很适宜垦殖,所以这里一度成为两晋之后北方士族南下的中转枢纽,也留下了很多历史古迹。”

山羊胡子老头一见陆为民似乎很感兴趣,更是兴致大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像我们南边的崇圣禅院和崇圣塔,虽然名气没有云南昆明的崇圣寺三塔大,但是要说历史比崇圣寺三塔更早,始建于公元760年,要比云南那边的崇圣寺三塔还要早几十年,只不过屡屡毁于战火又重建,但现在保留下来的塔的基座那也是明代中期的,也有五百多年历史了,上部修复的部分也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康熙初年时候修复的,当时本地士绅多人捐资,盛况空前,这些都有地方志记述,……”

陆为民和何明坤都觉得好笑,没想到遇上一个话篓子,自己这边问题还没有问,对方已经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看这样子下去,能说到今晚十二点。

旁边那几个汉子大概也早就对崔姓老者的这个习惯习以为常,笑眯眯的听着山羊胡子神吹海侃,眼见得电影快要开演了,这边才恋恋不舍的收住话头。

陆为民也专门留下了崔大爷的联系方式,山羊胡子大概也是第一次遇上地区里边这么重视泊头历史的“领导“,也是乐颠颠的把自己住哪儿怎么走都告诉了陆为民,欢迎陆为民他们来他家做客。

上了车,陆为民也有些感慨,泊头古镇的这些建筑和旧有格局保持得很好,这既是经济发展滞后的一种表现,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对历史古迹文明的破坏比比皆是,像前世中阜头几大古镇中除了牛首镇还能残存下来,在二十一世界被逐渐开发出来成为阜头一大旅游景区外,本来条件比牛首更好的阜城、泊头和堡口三个古镇都在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中湮灭了,留下的只是一片千篇一律的水泥钢筋建筑。

来吧,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div>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