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方明远决定踏足华夏钢铁业之时起,他就已经密切地关注着伯利恒钢铁公司的现状。虽然说,全面收购伯利恒钢铁公司那是极其不现实的,因为历史的原因,在美国,参与工会的钢铁工业工人包括福利、保险在内的报酬比美国其他制造业工人要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这一问题,不但造成了美国钢铁工业人工成本过高,极大地削弱了美国钢铁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也造成了美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时,所面临的强大阻力——习惯了高工资的美国钢铁工人们,看不上其他行业的工作岗位!
其实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政fǔ为了扶助本国的钢铁产业,对进口钢材实行了一连串的保护措施。但是尽管美国政fǔ百般扶持,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生产和人工成本过高、生产率低下,美国钢铁工业仍然每况愈下。美国钢铁企业其实已经失去了竞争力,但由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美国钢铁业在世界钢铁产业中仍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曾经有钢铁巨头看上bō濒临绝境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想要将伯利恒钢铁公司全面吞下,但是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放弃,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在职职工有两万余人,但是在公司领退休金的,却高达三十一万人,这样沉重的人工成本,令对方知难而退。
方明远当然不会认为自己能够办到世界钢铁巨头都知难而退的事情,但是从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衰退过程中,捞取一些好处,却是不难做到的。只是伯利恒钢铁公司最艰退的时候,距离现在还有几年,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也只能拿它当个幌子,吓唬吓唬费尔南。
说是吓唬吓唬费尔南,但是坐在车里的费尔南却不是这样想的。对于如今世界钢铁业的大形势,费尔南比方明远自然是更为了解。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石油危机,使得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诸多产业纷纷致力于降低产品耗能与成本。
耗能大户的钢铁工业自然是也不能例外,发达国家的工业成熟化使市场对钢铁产品的数量需求转变为质量需求和低价格竞争,这才造成了从七十年中期至今以来,世界粗钢的年产总量徘徊不前,发达国家产量的不断地减少,而发展中国家产量则在不断地迅速增加,降低成本的压力促使世界钢铁工业的巨头们不得不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整。
一方面是不断地将落后的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说索就让其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在积极筹备着改组和并购工作。欧洲如此,美国如此,日本也是如此。
所以,对于方明远的这一记uā枪,费尔南的重视程度其实远远超乎了方明远的最初打算,正是因为费尔南知道,伯利恒钢铁公司如今确实有对外出售转让旗下钢厂的可能
于是事态很快就以超出方明远想像的速度发展下去!A
83书屋:(www.83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