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书屋

第四四六二章 关门打虎,小心被吃(二)

2021-08-28 作者: 北域神灯

做完这一切,张天元将房间的门关上,然后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这里应该是因凡蒂诺招待客人的茶室。

他所说的遗留的古董,就是这茶室里面的贮茶器。

明清饮茶习俗与前朝不同,饮茶之法一改唐宋流行的烹、点茶的饮法,为煎、泡芽茶的新饮法,制茶、品饮、茶具都变化一新。

此时以散茶为主,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如贮存不当,炒制好的茶叶保存不当,就会破坏茶汤的效果,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

明清用来保藏散茶的器具一般为砂瓶或瓷瓶。

《茶经》中曾说茶瓶“以杭州或宜兴所出”为佳,“宽大而厚实者,贮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减香气。”

出土和传世的紫砂和瓷质的盛放茶叶的瓶、罐、钵等形制各异,大小不一。

张天元以前也见过一些,不过却没有因凡蒂诺收藏的这些精致。

这其中一件应该是清代宜兴窑紫砂带盖钵,通高12.2厘米,口径14厘米;

通体呈扁圆球形,有盖,子口,圆唇,鼓腹,圜底;

盖内有一菊花形戳记,内有“荆溪”二字,还有一方形图章戳记“邵文茂制”。

邵文茂,清顺治宜兴紫砂艺人,具体生卒年无考,善制各种器物。

此器当为贮藏茶叶的器具。

明清时期以散茶为主,如贮存不当,茶叶就会变质,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紫砂器用于贮存茶叶,具有茶色不损的特点。

还有一件是清乾隆款斗彩团花纹盖罐,高12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6.3厘米;盖面平坦,正中间绘团花,内为菊花纹,盖边绘缠枝菊花纹;

罐口沿内敛,圆鼓腹,下腹内收,浅圈足;

罐肩部与近底部绘小花朵纹,腹部绘团花,内为菊花纹,间以缠枝花卉;

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官窑款。

斗彩技法萌发于明宣德年间,成熟于成化年间。

清代斗彩有仿成化斗彩,也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品种。

乾隆斗彩器型多,装饰华丽,色彩绚丽缤纷。

在制作、绘画工艺方面与雍正朝相似,但也有自身的特色,纹饰往往对称或开光装饰,多见团菊花纹。

团花纹成熟于隋代,隋唐陶瓷器上常见,多以模印手法制作,明清两代团花纹再度盛行,表现手法为彩绘,乾隆时期的团花纹纹样新颖,别具一格。

最后一件是清乾隆款白地青花绿龙纹盖罐,高21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厘米;盖面平坦;罐直口,短颈,溜肩,圈足;

全器以白釉为地,青花勾边填以绿彩,肩部绘八宝纹,腹部绘龙纹,近底部绘莲瓣纹;

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官窑款。

此器用于贮存茶叶。

此器绿釉近似明代成化、弘治时绿彩器的色调。

其纹饰先以青花绘出,再填以绿彩,色泽明艳,清新悦目。

此种装饰的盖罐,康熙时已有,但器型较小,乾隆时制较多,并延续至道光时期。

民国时后仿的绿彩龙纹罐,器型笨拙,胎体厚重。

明清时期以散茶为主,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炒制好的茶叶需要贮存,贮存器具一般为瓷质和紫砂器。

而这三件东西,虽然算不上稀世珍品,但也是很稀罕的瓷器了。

三件算下来好歹也值个几百万人民币。

他既然来一趟,自然不能空手而归。

更何况贮茶器这东西可是不好找的,尤其是品相如此好的,更加难找。

能在这里发现,实属运气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