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人击鼓!”
“传他进堂,本官片刻就来!”父亲一边回话,一边忙着穿官服。
他穿的急,看起来有些乱。沈晚便返回去,道:“晚儿来替父亲更衣。”
沈千易闻言便站着不动,神情看起来竟有些紧张。
沈晚一边快速的整理记忆,学习替父亲穿衣服,一边试探的问道:“父亲,晚儿想去听父亲审案。可好?”
沈千易看似更紧张了:“审案甚是无趣,晚儿何时对这个有兴趣了?”
沈晚开始撒娇:“就忽然有兴趣了,父亲就让晚儿去听听嘛。”
穿戴完毕,沈千易再次紧了紧腰带,戴上官帽,答道:“晚儿还是回房歇着去吧,为父先走了。”
为何父亲一听说要审案,就这么紧张呢!沈晚决定偷偷跟上去,一探究竟。
堂上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堂下跪着一老妇,八个衙役分别立于两侧,笔录官坐在角落里,随时准备记录。沈千易故作镇定的上前,坐了下来。
他默默吸了一口气,使力一拍惊堂木,问道:“堂下所跪何人?何事击鼓?”
往常,做这些事的,都是身边的师爷李凉。但这几日,李凉家中有事,走的急,都没能找个人来接替一下。
沈千易本无多大才学,这个县令,是拿银子捐来的。而师爷李凉混迹官场,服侍过三届县令,吃过的盐可比沈千易吃过的米都多!
如今师爷不在,他一人审案,缺了师爷的提点,不紧张才怪。
“民妇刘氏。状告我家儿媳方氏害死我的儿子。”老妇说着就哭了起来。
沈千易对基本问案程序还是了然于心的,他再拍惊堂木,问道:“详细道来!若你所述属实,本官自当为你做主!”
老妇恭敬磕头,说道:“民妇夫家姓刘,家住城外的刘家庄,平日里织布为生,昨日一早,民妇进城卖布,天黑时方卖完,本想赶着回家,不料城门早已关闭。
民妇无奈,便在客栈住了一宿,第二日天亮时才回。怎料民妇回到家中,却见一片废墟。仅有的几件间房舍全都被火烧了,化为灰烬。”她说着,又忍不住哭起来。
“后来民妇的儿媳来了,还带了具尸体,竟是我那苦命的儿,被烧的面目全非!民妇忍痛追问,儿媳却说是半夜忽然起火,待发现时我儿已被烧死。可为何她却安然无事,我儿却死的这般悲惨!定是方氏害死了我儿,民妇好屈啊!”
沈千易马上发话:“左右!带刘妇儿媳方氏上堂!”
沈晚一直悄悄藏在堂后听着。过了约一盏茶时间,方氏被带过来了,死者的尸体也被抬入大堂,立即有仵作上前验尸。
“民妇.方氏,拜见大人!”她的声音纤弱娇细,沈晚猜想,她长得应当不差。
沈千易问老妇道:“刘妇,你所指之人可是她呀?”
“回大老爷,就是她!”
沈千易依旧按照套路发问:“方氏,依刘妇所言,你害死了她的儿子也就是你的丈夫,可有此事?”
方氏自然不认,她声情并茂的说道:“回大人,民妇与夫君夫妻情深,怎会害死夫君?实是大火来的突然,夫君为救火,不幸丧命。
民妇心知婆婆定是一时接受不了夫君故去,才会如此。求大人免婆婆之罪,让民妇带婆婆回家,好生照应。早日给夫君入殓。”
“刘妇,你既说方氏害死了你儿子,可有人证物证?”
老妇渐渐停了哭泣:“民妇有人证!民妇隔壁家的王婶昨夜有听到家里闹出很大动静,她看到两个人在打架。”
“传王氏上堂!”
王婶就站在堂外听案,她闻言立即上堂,作证道:“昨夜子时民妇起夜,正巧见他家听得他家好大的声音,便上前去瞧,见是两人在打架。随后浓烟滚滚,甚是熏人,民妇就回屋了。”
方氏不依,当场反驳道:“我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何来打架一说!昨夜我夫妻二人一同灭火,搬救财物,偶有碰撞而已。”
沈千易继续问王婶,并威慑道:“王氏,你可看清楚了,着实是方氏与她丈夫?若你故作伪证,本县定不轻饶!”
王婶心中惧怕,支吾着:“夜半子时,天黑的紧,民妇,民妇不曾看清这两人的相貌,只看身形,觉着应是他夫妻二人。”
“方氏,你可知,何时起的火,缘何起火?”王婶的证词作用不大,沈千易便晾她在一边,转而细审方氏。
“民妇不知。待民妇醒来时,这火已经烧起来了。”
“你和死者,是谁先发现起火的?”
“是民妇。民妇突觉口渴,起来喝水,就看到着火了。”
“你们是否有仇家?”
方氏对答如流:“夫君向来为人和善,不曾与人结仇。”
83书屋:(www.83shu.com)